——低空翱翔激活山地旅游新动能,数字翅膀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巍巍苗岭,云雾缭绕;磅礴乌蒙,层峦叠嶂。贵州,这片被上天眷顾的喀斯特王国,曾因“地无三里平”的峻岭深壑而发展受限。如今,凭借独特的山地资源禀赋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贵州正将“山地劣势”转化为“腾飞优势”,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开辟出一条融合山地特色旅游观光与深度乡村振兴的云端新路。一场以“黔山智驭云端”为主题的变革,正在贵州的千山万壑间澎湃上演。
一、云端视角:解锁山地旅游的“上帝之眼”
贵州之美,藏于深闺。其壮丽的山川、神秘的溶洞、层层叠叠的梯田、星罗棋布的苗乡侗寨,传统的地面视角往往难以窥其全貌。低空经济的兴起,尤其是无人机观光、载人航空器体验等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彻底颠覆了山地旅游的观感体验。
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集群常态化巡航,将“中华第一瀑”雷霆万钧的气势从空中完整呈现,游客通过景区内的VR设备或手机APP,即可实时感受飞流直下三百尺的震撼。在万峰林,轻型运动类飞机载着游客翱翔天际,绵延数百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峰丛尽收眼底,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赤水河谷上空,动力三角翼沿着蜿蜒的赤水河低空飞行,丹霞地貌的赤红与竹海的翠绿交织,构成动人心魄的空中画廊。
“以前看山是山,现在看山是‘画卷’,是‘盆景’,是大地艺术的杰作。”一位体验了荔波小七孔景区无人机观光项目的上海游客兴奋地表示,“从空中俯瞰鸳鸯湖和卧龙潭,那种蓝绿交融、玲珑剔透的美,是地面行走完全无法想象的。”
依托山地垂直落差大、景观层次丰富的特点,贵州正系统性地规划低空观光航线网络。黔西南州重点打造“峰林翱翔”线路,黔东南州深耕“苗侗风情空中走廊”,遵义市串联赤水丹霞与茅台酒镇文化,毕节市聚焦“花海云端”与织金洞奇观。这些精心设计的低空航线,不仅极大提升了核心景区的吸引力,更将过去交通不便、鲜为人知的“深闺秘境”推向了前台,有效盘活了全域旅游资源,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显著提升了旅游消费层级。
小飞通航的直升机平稳盘旋于天河潭上空,机舱内游客的惊叹声此起彼伏。透过全景舷窗,这片喀斯特秘境终于褪去地面的局促感,以恢弘的全貌铺陈开来:蜿蜒的卧龙潭如一脉流动的蓝水晶丝带,深深嵌入嶙峋山骨,在阳光下折射出梦幻的孔雀蓝与翡翠绿;星罗棋布的溶潭则似大地之眼,倒映着青峰流云。最震撼的当属天生桥凌空飞架的雄姿——当飞行高度降至离水面百米处,巨大的天然石拱如天门洞开,桥下碧波奔涌穿行,水上石桥与水底倒影在悬停的瞬间完美闭合,构成一个令人屏息的立体奇观。
“太不可思议了!地面游览时只觉得溶洞幽深、潭水清澈,可空中视角才真正看清它像一枚精心雕琢的山水盆景。”一位外地游客兴奋地指着舷窗外层层叠叠的钙华滩和石芽群,“那些水边礁石从空中看,竟像散落在蓝绸缎上的青螺浮水!”小飞通航精心规划的航线不仅串联核心水景,更将周边隐匿的布依族村寨梯田纳入视野,青瓦木楼点缀在层叠的田垄间,炊烟袅袅升起,为壮丽地质奇观平添了人间烟火的诗意。这条低空游线,让天河潭的灵秀与磅礴在云端视角中获得了震撼性的重新定义。
二、科技赋能:低空经济在山地场景的“智慧落地”
发展山地低空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复杂的气象条件、多变的地形地貌、有限的起降空间,对飞行器的性能、导航精度、安全保障都提出了极高要求。贵州的破局之道,在于“智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精准适配山地需求。
北斗网格码全域覆盖:贵州率先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并结合自主创新的“网格空间码”技术,为每一寸空域和地面设施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这如同为低空飞行编织了一张无形的“智慧天网”,实现了飞行器厘米级精准定位、动态空域划分管理和风险区域智能避让,有效解决了山地复杂环境下“看得见、管得住”的核心难题。
山地适航认证体系:针对多风、多雾、气流复杂的山地环境,贵州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制定山地型无人机及轻型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和安全规范。重点测试验证飞行器在强侧风、低能见度、复杂气流扰动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研发更适合贵州山地飞行的专用机型,为产业安全发展筑牢技术基石。
数字孪生与智慧调度:在贵阳、安顺等地,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了低空空域运行的数字孪生系统。该系统实时接入气象数据、空域状态、飞行器位置等信息,通过AI算法进行风险预测和最优路径规划,实现多类型飞行器的协同调度和高效运行管理,确保空中交通顺畅有序。
山地物流网络构建:低空物流是解决山区“最后一公里”配送痛点的利器。在黔东南雷公山腹地的苗寨,无人机配送站已投入使用,药品、生鲜、电商包裹通过无人机快速送达偏远村落,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在遵义茶叶主产区,无人机承担起高山茶园样本采集、病虫害监测和优质茶青的快速运输任务,保障了茶叶的新鲜度。在镇宁六马镇,蜂糖李产业也迎来了无人机的深度赋能。针对山地果园分布零散、道路崎岖导致鲜果运输效率低、损耗大的痛点,当地引入无人机低空物流系统。满载着清晨采摘的蜂糖李的无人机,从山顶果园垂直起降,无需再经过颠簸漫长的盘山公路,直接飞越山岭沟壑,将新鲜果实精准投送至山下的集散中心或冷链仓库。这不仅将原本数小时的陆路运输时间缩短至十几分钟,大幅降低了因路途颠簸造成的果品损伤,确保了蜂糖李最佳的鲜脆口感和糖度,同时也显著减少了人工转运和车辆燃油的成本。高效的无人机运输链条,使得六马蜂糖李能以最新鲜的状态快速对接电商平台和高端生鲜市场,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让“山间甜李”更快、更鲜、更省地抵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有力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农户增收。
三、振兴乡村:低空经济激活山乡内生动力
低空经济在贵州的腾飞,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广袤的乡村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云端引擎”。
培育“飞手经济”,拓宽就业新渠道:低空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职业。无人机驾驶员(飞手)、航空器维护工程师、低空观光导游、航拍数据处理员等岗位需求激增。贵州各地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大力开展低空领域技能培训,重点面向返乡青年、退伍军人、脱贫户等群体。在铜仁市,经过专业培训的“乡村飞手”已成为抢手人才,他们不仅服务于景区观光,还承担着农田测绘、森林防火巡查、电力线路巡检等任务,月收入远超传统务农。“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开‘飞机’,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日子有奔头了!”来自黔南州平塘县的年轻飞手王德明自豪地说。
赋能特色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低空技术深度融入山地特色农业。在修文猕猴桃基地,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进行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大幅减少农药使用,提升果品品质和产量。在从江香猪产区,无人机航拍监测养殖环境,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饲养方案。优质的农产品通过低空物流快速运出大山,减少了中间环节损耗,保障了鲜度,实现了优质优价。同时,壮美的田园风光和低空飞行活动本身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带动了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研学旅行的发展。
重塑乡村形象,提升区域价值:常态化、规范化的低空飞行活动,成为展示贵州美丽乡村、特色民族文化和生态保护成果的绝佳窗口。航拍的壮丽画面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极大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也吸引了外部投资者关注乡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一些曾经闭塞的村寨,因低空观光点的设立而焕发生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为之振奋。
助力生态保护与应急响应:在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山区,无人机成为生态监测和保护的“空中卫士”。对石漠化治理区域、自然保护区、水源地进行高频次航拍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破坏行为。在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预警、山地应急救援等方面,无人机和轻型航空器凭借其快速响应、不受地形限制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守护绿水青山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政策护航:打造低空空域改革“贵州样板”
贵州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前瞻性的政策引领和制度创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培育方向和山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突破口。
顶层设计先行:出台《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将低空经济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特别强调其在促进山地旅游升级和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空域改革突破:作为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贵州大胆探索,简化飞行审批程序,优化空域资源配置。在全国率先发布《贵州省低空空域划设方案》《贵州省低空空域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划设了多个常态化低空飞行空域和航线,为产业发展释放了宝贵的空域资源。建立了军地民协同的空域管理机制,提升空域使用效率。
基础设施筑基: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无人机起降场等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在景区、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区域配套建设起降设施,形成覆盖全省的“地面支点”,支撑低空飞行网络的顺畅运行。
场景应用牵引:政府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支持在旅游观光、物流配送、农林作业、应急救援、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开展低空应用示范项目。通过“以用促产、以用兴业”,加速低空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展望未来:云端之上,黔程似锦】
“黔山智驭云端”,是贵州立足山地特色、拥抱科技浪潮、寻求发展突围的生动实践。低空经济这条新赛道,不仅为贵州的山地旅游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打开了观光的全新维度,更如同一股强劲的“云端力量”,深入广袤乡村,激活沉睡资源,赋能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感与未来感。
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贵州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将更加成熟壮大。未来,更多的“空中走廊”将串联起贵州的奇山秀水与美丽乡村,更多的“乡村飞手”将在云端实现人生价值,更多的山货珍品将乘着“无人机快车”飞出大山,更多的游客将在翱翔中感受贵州生态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贵州,正以其山之险峻,成就云端之卓越;以其乡之淳朴,拥抱科技之未来。在低空经济的澎湃浪潮中,一幅山地特色旅游观光蓬勃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在贵州的万水千山间,徐徐展开,直上云霄。云端引擎的轰鸣,正与苗岭飞歌、侗寨鼓声交响,奏响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计算机工程师、九三贵州省委省直五支社社员、低空经济专班研究员、新发展理念与多党合作智库专家、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智库专家 吴亚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