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个微跛却坚定的身影出现时,老人们一声声带着喜悦的“阿飞来了啊”成了小岛上最动听的音符。
老人口中的阿飞,名叫金赛飞。在定海区金塘镇沥港村,一提起金赛飞的名字,邻里乡亲无不竖起大拇指。日前,金赛飞荣获2025年第二季度“浙江好人”称号。
近日,媒体记者来到观前村一条寻常巷陌的尽头,一扇门“吱呀”推开,金赛飞虽身形不便但麻利的身影却出现在眼前。上午9点40分,她跛着脚小心翼翼地将保温箱稳稳缚在电动自行车上,随后用眼神示意记者骑车跟上,随她一起前往取餐送餐。
这是位被命运折翼的海燕,却执意用爱与坚韧丈量山海。
九年守护照见至亲本心
金赛飞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但她的人生乐章,主旋律是“担当”,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亲情的重量。
她丈夫有一位兄长,74岁的大伯子,命运多舛,一生未婚,又因家族遗传的眼疾,世界逐渐模糊。2016年一场意外,彻底将他推入了永恒的黑暗深渊。面对这样的困境,金赛飞没有丝毫犹豫,与丈夫一起将大伯子接回家中照料,她只是轻轻地说:“我自己也是残疾人,知道行动不便的苦,更明白心里那份黑,那份怕。”这朴实无华的言语,是她九年如一日守护最温柔的注脚。
自此,金赛飞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大伯子准备一日三餐,帮他洗漱、整理衣物,甚至细致到为他修剪指甲、梳理头发。三年后,大伯子执意要回到大鹏岛老宅独居,那是对熟悉故土的眷恋。金赛飞理解这份固执,她尊重大伯子的选择,但那份沉甸甸的牵挂,从未因一海之隔而中断。她开始了每日往返沥港与大鹏岛的奔波。
清晨买菜做饭,中午乘船渡海,为大伯子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每周定期拆洗被褥、打扫房间;逢年过节,她总会多备一份年货,让大伯子的屋里也有节日的温暖。
邻里乡亲提起她,无不眼含敬意:“这样的弟媳啊,是老天爷给这家人的福气!”她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在命运汹涌的暗潮中,为失明的亲人,点亮了暗夜里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海岛银龄的“守护灯塔”
2022年,金赛飞加入了金塘老来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大鹏岛上的一名送餐员。大鹏岛上交通不便,留守的老人守着故土,也守着日复一日的清冷与不便。
金赛飞每一天的送餐旅程,都始于沥港的蜿蜒小路。她的电动自行车载着10份沉甸甸的温热期盼,在巷陌间穿行。5份送去沥港,5份送去大鹏岛。沥港送餐的最后一户老人,住在观前村最深处。通往那里的,是一条狭窄、陡峭的石阶小道。电动自行车在半山腰就没了动力,金赛飞锁好车,右手提着餐盒,左手扶着墙,一步一挪往上走。
“老伯,今天的肉炖得烂,您多吃点。”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熟练地帮老人拆开餐盒,在桌上摆放整齐,又收起前一天老人吃完的餐盒。
沥港的餐食送毕,10点15分,金赛飞赶到码头时,额前的碎发已被汗水浸湿。10点20分,渡轮准时离岸,5分钟后,她踏上大鹏岛的土地。对于92岁独居的王阿婆来说,金赛飞的到来,是寂静生活里唯一的期待。
远远听到电动自行车的声响,王阿婆浑浊的眼睛便亮起光来。“阿飞来了啊!”声音里是掩不住的欢喜。
金赛飞自然地走进小屋,将餐盒仔细摆好,甚至贴心地打开盖子,递上筷子,柔声问:“阿婆,今天鱼新鲜着呢,您摸摸,还烫手吧?要不要我帮您热热汤?”
面对80多岁耳背的李大爷,她从不提高音量催促,只是微笑着,俯下身,凑近他耳边,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调重复着关切的话语,像对待一个需要耐心哄着的孩子。
送餐,从来不是冰冷的传递。每一次短暂的停留,几句暖心的问候,一个俯身的倾听,都像在这些老人心中投下温暖的涟漪。每次送完晚餐,只要渡轮时间尚早,金赛飞总会从保温箱里拿出收回的几个餐盒,那是岛上几位手脚不便的老人用过的,她走到水井边,默默地清洗干净。
三载寒暑,一千多个潮涨潮落,风霜雨雪从未阻隔她的行程。这条跨海的送餐路,她用自己微跛的脚步,在颠簸的海浪里,日复一日地为这些老人送上她最质朴也最珍贵的暖意。
善行架起“亲情补给线”
大鹏岛,面积不过4.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稀少,大多是扎根故土的银发族。岛上没有喧嚣的市集,没有便利的药店,生活日用品的采买,对老人们而言是道难题。
金赛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份需求。她的保温箱旁,渐渐多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塑料袋或便笺。送餐之余,她悄然化身为老人们的“跑腿员”。
谁家高血压药快吃完了,谁念叨着酱油用光了,谁需要一袋洗衣粉……只要在送餐时听老人们提起,或是在路上偶遇被托付一句,金赛飞必定郑重其事地记在心里。下次登门,她会从车篮里、背包里,准确地掏出老人所需,双手递上,脸上是完成任务般的欣慰笑容。这份举手之劳的“跑腿”,对老人们而言,是雪中送炭的依靠。
老人们早已习惯了在固定的时间,倚在门框边,或坐在窗台下,目光投向那条熟悉的小路尽头。
当那个微跛却坚定的身影出现时,一声声带着喜悦的“阿飞来了啊”是这座孤岛上最动听的音符。那声音里,是毫无保留的信赖,是亲人般的依恋。
残缺身躯里的大爱
时针指向11点25分,记者跟随金赛飞回到了观前村那个安静的小院。阳光正盛,汗水早已浸透了金赛飞的衣衫。她略显疲惫地卸下那个陪伴她一上午的保温箱,面对记者的敬意,她只是习惯性地摆摆手,脸上绽开那抹标志性的、略带羞涩却无比温暖的笑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不辛苦,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幸福,也该为老人们做点贡献,让他们也暖暖心。”她微微侧过身,目光投向远处,像是在确认着什么,又轻声补充道:“真的,我做的这点事,都是小事,不值得大家这样关注的。”
金赛飞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它用平凡日子里的坚韧、善良和数不清的微小瞬间谱写了一首岁月的长诗。命运予她残缺之躯,她却以坚韧与善良回馈生命。
从照顾家人到服务老人,金赛飞用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美德。
她,就像一道穿透阴霾的微光,在命运所置身的方寸之地,以凡人之躯,点燃了一盏不灭的灯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