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Automist:重新审视家庭防火的价值 安全才是最务实的刚需

2025-08-26 15:32:26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现代家庭平均拥有的锂电池设备数量远超以往。据《2023中国家用电器行业调研报告》以及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Statista 数据,城市家庭中平均拥有 12~15 件含锂电池的设备:

  根据中国消防协会2024年发布的数据,2020至 2023年间,因锂电池引发的住宅火灾年均增长率超过 24%。研究指出,许多事故并非单纯源于使用不当,而是由于电池老化、鼓包、过充或短路,进而导致热失控反应。

  热失控一旦发生,电池内部温度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数百度,引发喷焰甚至爆炸。其速度之快,往往超出居民反应能力。

  家具与装修材料变化,使火势蔓延更快

  与过去相比,当代住宅的材料结构也在改变。为了追求美观、轻量化和易清洁,现代家居广泛使用聚氨酯泡沫、PVC、ABS 塑料等材料。这些材料一旦燃烧,释放的热量和毒性气体远高于传统木材和棉麻制品。

  《Journal of Fire Sciences》曾对比实验发现:在现代公寓中,火势从起火点蔓延至整个房间平均仅需180秒;有毒烟气在2分钟左右就能达到对人体致命的浓度;相比之下,传统以木材、棉麻为主的住宅结构,平均可提供5~8分钟的逃生时间。

  同时,如今常见的 Loft、大平层户型,由于空间开阔、空气对流快,一旦起火,烟气扩散速度会进一步加快,逃生难度也相应提升。

  家庭常用防火手段的局限

  许多居民已经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选择在家中配备灭火器或烟雾报警器。然而,从火灾事故的实际情况看,这些手段仍存在明显短板:

  在老人、儿童留守或夜间火灾场景中,依赖人工操作的方式往往难以及时发挥作用。这也是许多家庭防火体系中的现实空缺。

  主动式防火技术的出现

  近年来,伴随消防科学的发展,一些更适用于住宅的主动式防火方案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英国 Plumis 公司研发的 Automist 智能防火系统,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系统在英国获得 BS8458 标准认证,并通过了 NFPA750 水雾灭火系统规范的测试。与传统依赖烟雾触发的报警不同,它通过 热感探测器与温度变化模型,在火焰初期即可判断异常升温并启动。

  其喷头能够将自来水雾化为极细水雾:可迅速降低火源温度(实验数据表明,从 800°C 可降至 180°C 以下);水雾对一氧化碳和氰化氢等毒气有一定稀释和沉降作用;喷射精准,避免了大面积淹水和装修破坏。

  更重要的是,它的安装方式相对灵活,不需对已装修家庭做大规模改造,仅需连接厨房或卫生间的自来水管线即可运行。上海、北京、杭州的部分住宅项目已率先采用,并在实际运行中显示出补充传统消防手段的价值。

  安全,就像安全气囊:希望不用,但必须存在

  无论是传统烟雾报警器,还是新兴的主动防火系统,它们的意义并不是日常使用,而是在关键时刻为家庭争取“第一分钟”的反应时间。

  类似于汽车的安全气囊或车道辅助系统——多数情况下不会触发,但一旦发生事故,往往能决定性的降低风险。

  对于居住在高层住宅、老旧小区,或者家中有老人、孩子、宠物的家庭而言,这类主动防火方案提供的不是绝对安全,而是一份确定性的补充保障。

  结语:不确定时代,安全才是最务实的刚需

  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许多外部因素难以预测和掌控。但家庭安全,尤其是火灾防范,却是可以通过主动投入而提升的。

  守护已有的资产,守护家庭与亲人,从降低火灾风险开始。

  在不可控的时代,家庭防火是少数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的确定性选择。


编辑:沈露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