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出台系列关税措施,以所谓“对等”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严重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经济运行。虽然美国政府现已被迫宣布暂停“对等关税”,但仍保持对各国10%“基准关税”和对中国累计145%高关税,并施压胁迫各国进行关税谈判。美“对等关税”标榜以缩小贸易逆差、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制造业回流”为目标,但相关政策逻辑漏洞百出、背离经济规律,实质上是零和思维下的贸易霸凌行径,结果更是损人害己。
所谓“对等关税”违背比较优势理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间贸易理论),各国基于天然的要素禀赋或发展阶段差异,在不同行业形成各自比较优势。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各国集中精力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在产业间形成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各方提高生产效率、共享贸易利得。美“对等关税”作为典型的保护主义手段,势必将推高贸易成本,阻碍自由贸易,降低世界经济运行效率。美国生产成本高企,贸然扩大制造业规模并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客观上也难以实现。根据有关数据,当前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约为35美元/小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违背经济规律逆势推动“制造业回流”必然注定失败。
所谓“对等关税”违背规模经济理论。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使得企业可以依托全球市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同时有助于提供丰富多样的消费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美“对等关税”将限制全球贸易,导致市场分割,阻碍扩大生产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若美国恢复实施“对等关税”,叠加贸易保护政策扩散的影响,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25、2026年全球GDP增速分别为2.8%、3.0%,受美国系列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较此前预测分别下降0.5、0.3个百分点。此外,“对等关税”还将破坏现有产业分工体系,阻滞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推高企业生产成本。根据美国相关机构测算,苹果公司即使仅将10%供应链转回美国也需消耗3年时间,且在美国生产的苹果手机价格将是原来的3倍以上。美政府本想通过高额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结果却损害自身产业发展,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谓“对等关税”违背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认为,竞争市场有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在市场均衡条件下可以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自由贸易促进要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最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全球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各国整体福利。美“对等关税”人为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扭曲资源配置,破坏市场结构,降低经济潜在增速,导致社会福利无谓损失。事实上,美关税政策对自身反噬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高盛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美通胀将大幅攀升至3.5%,经济将零增长甚至衰退,美国陷入滞胀的风险明显加大。美国前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美普通家庭年均支出增加近4000美元,美国消费者成为这场“关税战”的最大输家。
违背规律必被规律反噬,顺应基本经济原理、遵从经济全球化大势才是正道。若美国一意孤行、坚持所谓“对等关税”,必将走向错误方向,被历史前进的大潮所抛弃。(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