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言人刘结一谈及中国经济形势,指出2024 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超134 万亿元,增速达5%。2025年首个 “非遗版”春节长假期间,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家电和音像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66.4%,旅游业增收幅度达37.5%,凸显消费对经济的强劲推动作用。
“两新” 政策接续发力
3月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提到,“以旧换新”成为家喻户晓的“高频词”,不仅是一项经济政策,更是一项惠民举措。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同时,服务消费延续良好增长态势,服务零售额增长6.2%,增速远高于社零,成为消费新增长点。“‘以旧换新’换出了发展新动能,带动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超1.3万亿元,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也发展了新质生产力;‘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换出了‘好生活’,更智能、更环保、更安全的消费品走进千家万户。”王文涛说。
北京某大型超市内,市民购物热情高涨。富宇摄
今年在释放消费潜能方面,将持续推动“以旧换新”,突出加力扩围、惠民升级。在2024年政策基础上,扩大“换新”补贴的品类范围,家电从“8+N”类增加到“12+N”类,增设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截至3月5日,全国共收到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31万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超70万份,合计超过100万,超940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1200万台、有超3400万名消费者申请超4200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提振居民消费。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量增加了,支持范围也扩大了。又比如,适应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近期,多部门联合制定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很快将公布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表示,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就将全面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扩内需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消费和投资的重视。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落地见效,其中既有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方面的,也有提升居民消费方面的,通过综合施策,去年以来,内需消费增长变化明显,有效推动经济增长稳步提升。
政策引燃地方消费热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285 万辆,同比增长40%,以旧换新订单占比达62%。在河北省涿州市,消费者胡明伟用旧燃油车置换纯电 SUV,享受政府补贴2 万元、车企让利1.5万元。这种“折价+补贴”模式已覆盖多个地级市。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后,各地创新工作方法。依托电商平台与数字化服务体系,消费者能便捷享受政策优惠。头部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前三天手机品类成交量同比增长超50%,春节期间洗碗机销售同比激增460%,超980%。以旧换新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热度高涨,如湖南省湘潭县、河南省杞县等地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模式成效显著。各地区因地制宜施政,四川省新增6 类家电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畴,江苏省扩充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北京工体年货博览会上特色食品吸引观众询价购物。康书源 摄
“两新”政策推动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政策引导下,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和智能数码等高附加值商品销量攀升,以旧换新家电产品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 90%。消费需求升级拉动供给端转型,多家知名家电厂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苏宁易购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智能冰箱、洗烘一体机销量同比激增180%,一级能效产品占比突破95%。北京朝阳区居民张芳通过“送新取旧”服务,置换智能洗烘套装节省近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指出,消费是地方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与国内大循环关键环节。当前各地促进县域经济复苏仍存在问题,县域商业体系数字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她建议地方财政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构建可持续消费促进机制,如设立省级促消费专项资金池,推行“财政 + 金融”联动模式,实施“百县千镇”商业提升计划。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白重恩表示,经济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居民消费需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高质量城镇化进程可有效促进消费增长。
赋能供给侧结构向新向优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两新”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供给端创新活力。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透露,截至2024 年底,格力累计拆解处理废旧产品6800 万台(套)。在格力等家电企业带动下,2024年1-11月,中国家电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5.11%;利润总额1514亿元,同比增长8.26%。在政策推动下,家电企业积极回收废旧家电,创新产品以契合消费者需求。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从供给侧看,“两新”政策为企业带来机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速产品迭代,培育新质生产力。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中,换购新能源汽车比例超60%;家电以旧换新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90%;家装厨卫“焕新”时,智能家居产品换新近1000 万件。“两新”政策稳定了企业生产投资预期,增强了经营主体信心。
2024年11月28日,观众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试驾新款新能源汽车。 康书源 摄
2024年 11月 18日,财政部公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资金 3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助力重点领域设备更新,为供给侧升级提供资金保障。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政策促使企业加快设备更新与技术研发,推动产业迈向高端。绿色低碳转型受“两新”政策影响,政策加大对老旧农机淘汰补贴,支持多领域设备更新与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相关行业绿色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凸显供给端产品结构向绿色化转变。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两新”政策从多维度推动供给侧积极变革,助力产业向“新”向 “绿”发展。
一场双向奔赴的 “接力赛”
今年“两新”政策将从多方面持续加力扩围。在加力推进设备更新方面,除工业、用能设备等领域外,还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纳入补贴范围。安排专项资金贴息,提高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等补贴标准。
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规范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限额。享受补贴的家电产品从8 类增至12 类,新增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持续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加快提升回收循环利用水平,规范二手商品交易,推进再制造产业升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推行“反向开票”制度降低回收企业税负,鼓励生产企业提高再生材料应用比例。
充分发挥标准提升牵引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提升重点行业和设备等指标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294 项“两新”领域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增强强制性标准执行力,扩大能效和水效标识范围,遴选“领跑者”。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将尽快出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优化补贴申请审核及资金拨付。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洪生称,将积极发展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刘洪生表示,将加快2025 年重要国家标准研制,加强标准实施应用和监督执法。
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工作还有哪些难题需要解决?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指出,县乡中小商家参与门槛高,希望打通实施过程中的“梗阻”。也有专家提出,家电补贴政策需简化补贴流程,提高中小商家参与的审核效率,降低银联交易手续费。
展望2025 年,在提振内需消费动力的进程中,政策设计者、市场参与者和普通消费者正形成合力。当换新成本低于维修成本,当绿色消费成为身份象征,扩内需将从国家战略转化为市场自觉,这场消费革命正书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韩鹏飞)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