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 韩鹏飞)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法治时代,意义深远而重大。
民营经济促进法内容丰富且极具针对性。从章节架构来看,共9章78条,涵盖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以及附则。其中,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贯穿始终。在公平竞争方面,明确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依法平等使用,确保民营企业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投资融资促进部分,不仅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鼓励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还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设置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科技创新章节,则从支持科技创新研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发力,助力民营企业开辟发展新赛道。
这部法律的出台,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超过1.25亿户。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以及国家长期坚持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彰显了党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极大地提振了发展信心。
推动法律有效落实,是发挥其作用的关键。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组织做好相关制度规定的立改废释工作,完善配套制度机制。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实施为契机,统筹推进配套法规制度制定和修改工作,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有效性。要持续贯彻实施好法律规定,坚决破除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另一方面,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把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政企协同,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诞生,为民营经济发展筑牢了制度根基。在法治的护航下,我国民营经济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国家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