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11月3日电(记者 韩鹏飞) 本网记者日前从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交城投”)了解到,由中交城投在广西钦州金鼓江区域综合整治开发与建设项目再传捷报,该项目以绿色生态城市为核心理念,在金鼓江片区打造“叠水花溪”“莲心逐梦”等精品景观,有效塑造了蓝色海港生态家园新IP,向公众直观展现生态修复成果,奋力推进创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鼓江区域综合整治开发与建设项目依托广西钦州“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红树林修复工程为支点,整体提升金鼓江片区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金鼓江畔重点打造了海洋科普展馆“金鼓台”,生动展示“蓝色海湾”红树林修复工程与金鼓江岸线综合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过程,提升生态修复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该建设项目不仅为当地群众打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社区,也给钦州在“蓝色生态经济”创新发展方面带来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9月18日,在广西北海市第一届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上,一笔“蓝碳”在北部湾产权交易所集团广西(中国-东盟)蓝碳交易服务平台正式挂牌完成交易。这不仅是广西首单,也是中交集团首单“蓝碳”交易。买方摘牌后,将此笔140吨蓝碳捐赠与国家蓝色经济论坛,用于实现会议碳中和。这笔“蓝碳”交易的源头,正是来自金鼓江区域综合整治开发与建设项目。
据了解,蓝碳全称“蓝色碳汇”,即海洋碳汇,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中的蓝碳主要通过红树林、海草和其他藻类的光合作用来捕获碳,以生物量和生物沉积的形式储存在海底,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最有效的碳汇之一。
中交城投钦州项目负责人戴振华介绍,钦州金鼓江区域项目生态岸线治理总长4.45公里,由于近海海洋生态功能退化较为严重,尤其伴随临海工业迅猛发展,能耗和碳排放呈现增长趋势。面对围塘养殖、红树林区域斑秃等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项目团队经过前期实地勘探并研究发现,按传统模式开展红树林修复保护不仅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仍是“治标不治本”。项目团队深知不能闭门造车,前往广西防城港、深圳福田等地红树林生态公园开展实地考察,汲取海岸带修复经验,同时邀请法国红树林生态专家驻场指导生态摸底调查,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找寻一个更好的“答案”。
“2020年,我们承担项目建设后,给该项目建设争取到国家‘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把可交易的蓝碳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主培育红树林苗木约400万株,新营造红树林面积103.13公顷。至2023年,孔雀湾区域碳汇总量高达1279吨。如今,我们栽种的红树林成活率稳定在90%以上。海岸边的红树林给蓝色港湾装点上靓丽色彩。”戴振华欣喜地告诉本网记者。
为了让“蓝色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在项目建设初期,中交城投采取多方面举措,积极发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浅海区红树林植被栽种和保护。碳汇交易便是其中之一,让有碳排放需求的单位来购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所储存的碳,从而达到“碳中和”的目的。
广西钦州首单蓝碳交易为海洋生态保护打开新局面,以此次碳汇交易为基础,项目团队陆续开展一批红树林蓝碳碳汇交易试点,产生的碳汇收益将持续用于推动海洋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和蓝碳交易等海洋经济新业态发展,探索培育蓝色碳汇产业。
如今,在金鼓江入海口的沿岸上,新栽种的红树林嫩苗和正在保护中的成年树木有序分布,翠绿葱茏,昔日杂乱荒芜的滩涂海岸,变为了鱼翔浅底、白鹭蹁跹、游客打卡的滨海旅游胜地。(图/文材料由中交城投 张婷 黄竞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