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10月4日电(记者
韩鹏飞)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崛起成为了新时代的显著标志。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规模、结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探索到成熟的转变。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的音乐茶座成为新中国文化市场兴起的标志,文化产业的概念逐渐成形并快速发展。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40亿元,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3782亿元,增长了14.6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从2004年的2.13%提高到了2022年的4.46%,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达到了4.8%。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服务业发挥了关键作用。2012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3%,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提升至65.4%。文化服务业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量的贡献率在2012至2022年间达到了7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267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57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0%。这一投入占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0.86%提高到了2022年的1.33%。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带来了丰硕的实践成果。2023年,国家级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的实际投资额和营业收入分别比2020年增长了81.5%和88.1%,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0%和23.4%。
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也反映了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