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1月6日电 记者从“天津港集团”了解到,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一年来,天津港集团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来港调研部署要求,把握“稳中求新、稳中求进、稳中求融、稳中求优”工作节奏,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员工,攻坚克难,拼搏实干,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沉甸甸的发展实绩,让我们一起来“数”说新成果:
港口生产双创历史最好水平:货物吞吐量完成4.93亿吨,同比增长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2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年增长100万标准箱以上。
完善实施“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战略和“拓集、优散、延链、强物流、重协同、数字化”新经营策略,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发展举措更加有力。
“融入式”党建走深走实。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收官,“六融六力、六红工程、六员网格、六大行动、三评一体”党建工作体系持续深化,培育党建品牌50个,集团公司“融入式”党建品牌入选第五届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1+4+N”架构改革,明确股份公司、物流公司、产业公司、资源公司“四个平台”功能定位,构建起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生产智能化全面提升。大型集装箱装卸设备自动化率行业领先,全栈自主可控的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JTOS持续迭代升级并逐步推广,首创港口智能管控系统TCA上线运行,引领行业迈入自动化码头2.0时代。
智慧赋能效率提升。不断优化生产组织,34次打破各货类作业效率纪录,6条干线船时效率全球第一。
数字化转型领跑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变革规划,与华为研发港口大模型PortGPT1.0,组建大数据中心,建设行业首个A级绿色低碳算力中心。
本质安全体系不断巩固。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落实全市36项“硬措施”,以“十严格”强化现场管控,强化“三外”管理,推广场桥自动化防护、智能监测等科技兴安成果,保持港口安全形势稳定。
绿色低碳布局加快构建。全年实现新并网风机12台、69兆瓦,全港年发绿电能力近2亿千瓦时,天津港成为唯一拥有2座五星级绿色码头的港口,绿色低碳港区建设实践入选国家能源局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清洁运输体系持续健全。铁矿石清洁运输比例达71%、煤码头率先开启煤炭长途清洁运输,集装箱、焦炭内部倒运实现100%清洁运输。
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强。“153”工程治理面积达590万平方米,绘就“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景象。
海向航线布局日趋完善。新开通南美东、美东、东南亚等直航航线,集装箱航线数增至147条,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首登北方口岸。“海上高速-FAST”、环渤海支线运输能力不断增强。
陆向物流体系深化构建。开展“四千行动”“春雨行动”走访客户2000余家,举办13场客户推介活动,新开通呼和浩特、赤峰等海铁联运班列,建成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箱管中心,铁水联运量突破1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2%,保持全国前三,跨境陆桥运量位居沿海港口前列。
港口承载能级持续提升。南港新建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正式运营,汇盛码头西侧集装箱堆场建成投产,环球滚装码头汽车物流堆场开工建设。推进30万吨级航道拓宽浚深、一批泊位升级改造等项目,谋划“十五五”水运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超百亿元。
政企联合招商成效显著。与东疆综保区、开发区、保税区等签署战略协议,国能二期码头、华能防波堤风电等项目有力推进,完成实华原油储备、万科东庐等5宗地块盘活,出让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物流增值功能深化拓展。焦炭、焦煤、铁矿石等获批交割库资质,汽车商检、混矿、冷链加工等新业态加快培育。
邮轮文旅成为城市新名片。古文化街“津港印象”港产城融合发展展示项目投入运营,天津港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邮轮母港全年接待邮轮105航次、35万人次,保持北方首位。
港口功能带动产业发展。以港口功能拓展为带动,天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等产业规模巩固扩大,冷链、大宗贸易、跨境电商、邮轮经济等特色产业落地生根,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助力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天津排名重返前20,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更加彰显。
走过2024,天津港蓬勃兴盛的精彩篇章中,每一位津港人都拼搏付出,熠熠生辉。奋斗2025,争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港口排头兵的新征程上,每一位津港人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全市发展大局贡献港口“硬核”力量。(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