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改革扬帆,创新逐浪。渤海之滨天津素来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前沿高地,4月21日,我国北方首个自贸区在这里挂牌成立,令这片热土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中心商务片区是天津自贸区的三大片区之一,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这里也是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区,还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重要承载区。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10年来,中心商务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试点,持续构建有利于金融主体聚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环境。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聚集市场主体超过3.5万家,其中设有金融、类金融机构近3000家,资金管理规模超过3.5万亿元。片区已累计探索形成11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或天津市复制推广,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如今,提起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国商业保理之都”。这里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超1300亿元,占全国20%!保理行业已成为区域经济贡献十亿级产业!亮眼数据印证着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的成效,尤其在“稳链、补链、强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范式。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区的重要片区、天津市金融创新的高地之一,中心商务片区积极发挥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联动产业优势,以商业保理等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势头强劲,走出了一条“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发展路径。
全国每5元保理资产就有1元在这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但你知道吗,来自中心商务片区的商业保理服务已覆盖了新疆南北所有的棉花主产区。已有300余户(家)棉农、专业合作社受益,投放的保理融资款近10亿元。这是片区中合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与中华棉花集团及其子公司合作的果实,也成为金融创新服务“三农”的精品力作。作为逆经济周期调节的金融服务工具,商业保理在稳外贸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往受限于“谁出口谁收汇”原则,国际保理业务长期受阻。中心商务片区试行的“本外币一体化共管账户+优先受偿权”创新模式突破了这一限制,在合规前提下打通外汇回款路径。不久前,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天津简单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完成全国首单货物贸易国际保理业务,助出口商提前3个月回款,融资成本低于市场水平。
传化保理依托集团主业,针对物流企业的账期问题,为其提供总授信加循环提款的保理融资服务,实现与生态内“小、散、弱”物流企业的共同成长;安途金信保理以数字科技赋能航旅供应链金融业务,打造航旅金融全流程方案,为航旅产业链上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新希望保理大语言模型赋能“三农”保理业务,通过该业务模型为农业养殖领域投放资金16亿元,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透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可以看到商业保理服务供应链的独特魅力。它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着“毛细血管”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应收账款的“量体裁衣”,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切实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
10年来,中心商务片区锚定行业发展诉求,制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首创业务模式,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国际保理、首笔数字人民币保理、首批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保理业务等20余项全国首创在此实现,“商业保理行业全链条服务新模式”等一批模式入选商务部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这里还创立了首个全国性商业保理交流峰会——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建立了全国首个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成为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模式输出地和机构聚集地。截至目前,片区保理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300亿元,占到了全国的1/5,央企背景保理公司20余家,占全国总数的近一半。
金融活水如何“缝合”产业链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泰达拥有的优越地理位置、扎实制造业产业基础是发展金融产业的底气,叠加自贸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重政策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中心商务片区金融产业“家底”愈发雄厚。截至目前,中心商务片区拥有持牌金融机构158家,其中法人总部机构26家,成为全市唯一且国内少数的金融全牌照区域,汇聚3000余家金融类企业。多年来,这里深入研究各产业链、各供应环节与金融的紧密融合,抢抓数实融合机遇,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最大程度上令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为各种业态的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最近,南通市一家制造清洁能源设备的科技型小企业刚刚在片区企业中企云链股份有限公司搭建的云链平台上完成了一笔融资,从提交融资申请到获得融资,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这是今年以来这家企业在该平台提交的第10笔融资,从银行获得了近7000万元资金,为企业多次解决了资金难题。
“以往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互通不够,产业与金融之间有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在,我们正以技术打破这种壁垒,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打通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中企云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
这家在中心商务片区发展多年的企业,在全国首创“云信”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商业模式,打造“N+N+N(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了融资方式由点对点到交互式多向选择的转变,促进产业链实现降本增效,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产融数字化平台之一。截至目前,平台上有超60万家中小供应商,核心企业在云链平台累计确权超2万亿元,银行投放应收账款融资超1.5万亿元,供应商可以在中企云链平台比质比价自由选择融资银行,推动供应商平均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完善“产业+金融”发展模式,聚焦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功能作用,实现以融促产,推进实业更好发展。总部位于中心商务片区的狮桥集团,是我国物流金融领域的龙头企业,自成立伊始,就在业内率先成功建立起“人+物”的卡车零售金融业务和风控体系,为卡车司机和小微企业提供高效融资支持。公司依托1500人的下沉服务团队和智能化移动金融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凭借良好的资产质量和风控技术,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145家银行和81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超过千亿元的累计授信,引领行业金融渗透率从2012年不到40%提升到目前超过80%,行业卡车司机承担的融资成本从2012年的超过20%下降到2023年的8.7%左右,成为金融与产业结合的典范。这仅仅是中心商务片区产融深度结合的“浪花”一朵。10年来,中心商务片区重点打造了“汽车+金融”“能源+金融”“物流+金融”“医药+金融”“智造+金融”等特色显著的“产业+金融”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先后吸引80余家央企设立400余家创新型金融主体,投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越来越多的链上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丰富的载体资源和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也为中心商务片区产融结合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支持下,片区积极推动产融结合重要载体平台建设,助推金融业与实体产业碰撞出全新的“火花”。海河沿岸的滨海基金小镇,从揭牌成立以来,颇受投资人关注。这里正依靠产业金融发展特色,有效引育、服务实体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正式运营开始,基金小镇每周、每月都定期举行沙龙等活动,吸引投资方与企业对接,目前已汇集了滨海新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基金小镇工作站、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滨海基金小镇运营中心等5大专业机构、运营中心联合服务矩阵,初步形成了优质企业汇聚、项目孵化持续、金融资源丰沛、融资工具多元、参与主体活跃的全业态功能基金生态。
源源不断的金融“血液”,精准助力实体产业“增肌壮骨”。中心商务片区将持续推动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全力打造产融深度融合、创新活力迸发的产业金融发展高地。(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