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党委书记毕力格为牧户讲解鼠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
医院院长陈沙娜与受援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赴边远牧区义诊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是以蒙医药医疗为主,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制剂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蒙医医院。
该院在做强自身的基础上,积极改善医疗服务。
医院以医联体为载体,通过组建“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打通优质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边远贫困地区群众能够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保证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
成立“农牧民身边的医疗队”
医院始终致力于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2018年10月,医院成立了“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医疗队将义诊关口前移至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根据巡诊地区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差异,医院有针对性地选派医疗专家,利用蒙医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势,持续深入偏远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扶贫巡诊工作,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目前,“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配有医疗车1辆。车上载有数字化厢式X线机、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仪等多种检查检验设备,被农牧民称为“车轮上的小医院”。
自建队以来,医院先后从45个科室抽调217人次组成专家队,先后19次深入蒙古国和内蒙古自治区7盟市的40个贫困地区义诊,历程18500多公里,诊治患者7820人次,赠送价值30.5万元的蒙药及耗材;巡诊活动减少了患者因往返医院而产生的挂号、检查、治疗、药品、交通、食宿等直接费用近300万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打通边远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为了解决边远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以及群众疑难杂症会诊难问题,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要求,医院与受援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先后为巴林右旗、敖汉旗等5家蒙医中医医院,选派多名医疗专家长期坐诊帮扶。
截至目前,医院专家共诊治患者41160余人次,开展手术187例,收治住院患者1390余人次;进行专题讲座79次,培训3030余人次;组织专家会诊250余次;开展疑难病例讨论41次;推广血液透析、心电监护、膝关节置换等125项新技术。
力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该院牵头成立覆盖122家蒙医中医医院的全区蒙医中医医联体。以医院管理、专科建设、服务质量、人才培养等为落脚点,医院畅通医疗资源流动通道,与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通过巡回义诊、对口支援、远程会诊、医技培训等形式,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助力基层医院发展。
该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模式,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可通过远程医学平台或电话预约的形式,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医院为基层医院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并逐步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为下转患者出具治疗方案,鼓励患者在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恢复及康复治疗。
2018年,医院出资360万元,为全区122家蒙医中医医疗机构采购了软件系统,组建联通国际、国内顶级医院,覆盖自治区各盟市、旗县级蒙医中医医院、八省区部分蒙医医院,以及蒙古国青格尔泰区健康中心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远程医疗协作网”。
医院现已累计为协作网成员单位远程会诊314例,远程影像诊断7436例,远程心电诊断1487例,远程手术示教5场。
大力推进专科联盟建设
医院牵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五疗、蒙医康复、蒙医脑病、蒙医皮肤病、烧伤创面修复、蒙医儿科、蒙医骨伤、蒙医心脏、蒙医肿瘤病、蒙医心身医学、蒙医布病、蒙医老年病等共计13个专科联盟。
各专科联盟通过疑难病例会诊、查房、义诊、授课和远程服务等形式,积极推广诊疗规范及医疗技术,努力做到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之间诊疗规范同质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医联体内临床医师、护理骨干等相互交流、进修优先制度;在学科建设方面,开展科研协作、技术扶持,推动学科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放眼未来,医院将充分发挥蒙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特色优势,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优质医疗服务,为健康内蒙古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宋玉林 王德之 文静)
(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