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今年一季度,国内文旅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今年清明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8748.2万人次,环比增长34.3%,同比增长9.7%。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99.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1亿元,亮眼数据背后,是文旅深度融合带来的全新旅游体验与消费热潮。
近年来,各地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旅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社会发展的新内涵。相关报告显示,“名山胜景+文化寻踪”成为清明出游的热门主题之一,美团旅行数据也表明,贵州、云南、河北、内蒙古、陕西成为2025年清明假期县域文旅增速Top5省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踏上旅途。
内蒙古在这场文旅融合浪潮中表现亮眼。走进内蒙古各地历史文化街区,青砖红墙间,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们脚踩石板路,穿梭于古色古香的街景中,仿佛穿越时空。游客们以霓虹灯映照下的古城墙为背景拍照,很多游客感叹:“这里古老与现代交融,拍照特别‘出片’。”
旅拍在内蒙古的火爆,为老街区注入新活力。在包头市的包头金街,结合当地特色推出国风主题场景布置,汉服租赁店、国风手工艺品商店及摄影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地摄影店经营者表示:“节假日订单爆满,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名顾客。”数据显示,中国旅拍企业注册量超2500家,2024年近400亿元的旅拍市场规模,见证着这一文旅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在天津,文旅融合同样精彩纷呈。金街商圈大铜钱广场上演的“沉浸式”话剧《日出》片段,将游客带入老天津的氛围之中。演员与观众近距离互动,爵士乐响起,黄包车夫、油头商人等角色陆续登场,让每一位游客都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深度“入戏”。
社交媒体上,“文化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小红书平台上,该话题浏览量超5000万次、讨论超16万次,文化参与、非遗体验成为热门。一位小红书用户分享道:“传统文化体验游不仅是旅游方式,更是生活态度,能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寻得文化净土。”还有网友表示:“深度游让人感受文化差异,体验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是旅途能量的来源。”
从内蒙古的旅拍热潮到天津的沉浸式演出,文旅深度融合正不断解锁假日出行新体验。各地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实现了游客与地方文旅的“双向奔赴”,为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相互赋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