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贾雪阳将军(左)。
中宏网讯 4月19日上午,有幸在北京见到原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贾雪阳将军。他鹤发童颜,声若洪钟,一脸的慈祥。这位从革命老区走来的共和国将军,从基层到最高领率机关,每个岗位都干得十分出色。他退休之后本可安享晚年,却在另一条战线上披挂出征,带着对家乡的挚爱,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书写新时代的爱心篇章。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字称赞:文韬武略,忠义仁勇。
“给点阳光就灿烂”
贾雪阳将军和少年儿童在一起。
2008年深冬的一天,贾雪阳将军回到家乡——河北省平山县河渠村。看到小学还是儿时那样,破窗矮房,他的心情很沉重,下决心要助力家乡改变教育环境。
说干就干,贾雪阳将军率先捐款捐物,四处奔走筹集善款,在他的示范效应感召下,市、县、乡三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心协力,历时两年,一所标准的小学——河渠希望小学(少年军校)建成。贾雪阳将军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为此,他为学校题写校训:“厚德、博学、勤奋、谦和”。多次召开座谈会,与老师们深入交流,了解困难和需求,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协调学校领导到北京市育英学校等参观见学,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贾雪阳将军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到学校传经送宝:清华大学等高校支教团来校传授经验,开阔师生的视野;国际象棋大师杨凯淇到学校教学生下棋,让孩子们在棋盘上锻炼思维;朱志勇大校教学生下四国军棋,培养孩子们的策略意识;少林武校教练来学校教授少林棍,让孩子们强身健体,传承武术文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田春鸟大师到学校教唱河北梆子,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学校还开设了国画、书法、机器人、舞蹈、足球、合唱、戏曲、无人机等社团,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防教育贵在从娃娃抓起。贾雪阳将军指导学校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熏陶。学校每天有集合站队,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每周有队列训练,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每月有国防教育课,让学生了解国防知识,滋养爱国情怀。贾雪阳将军还从北京请来退休将校军官来学校讲解军事知识,请战斗英雄来学校做报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坚强的品格。
在贾雪阳将军的不懈努力下,河渠希望小学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河北省先进少年军校”“石家庄市现代化教育示范校”“河北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石家庄素质教育示范校”等荣誉20余项。2019年,河渠希望小学学生曹宇贤、赵永灿参加“2019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智能挑战赛项目并获得二等奖。事后,他们应邀走出国门,赴德国研学……
农村娃赴德国研学,在平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现在,周边地区包括石家庄市区的好多学生都很羡慕这所学校,因为这里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质量节节攀升……
烈士英灵的守望者
贾雪阳将军的家乡河渠村,解放战争时期曾是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中,有2000多名伤员在此接受救治。其中300余名因抢救无效牺牲,被安葬在河渠村东岭坡上。下葬时,每个烈士墓前立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烈士姓名、籍贯、年龄、牺牲日期等。
贾雪阳将军等爱心人士实地研究墓群保护方案。
上世纪90年代,贾雪阳将军回乡探亲,看到烈士墓群变得荒芜,原有的300余座烈士墓群已失去标志成为平地,绝大部分墓碑丢失。见状,他十分着急,多方呼吁,希望有关单位和部门对烈士墓群进行保护。1998年8月,河渠村村民在贾雪阳将军等人的发起和组织下,由民众捐款,开始对烈士墓群进行保护性修葺:对墓群作了修复和永久性加固,对散落到农民家中的墓碑进行回收并将搜集到的12块墓碑镶嵌在烈士墓前,对墓群加筑了围墙,增建了纪念碑。经一番努力,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终于建成。
新整修后的烈士墓。
自烈士陵园建成后,每年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日、解放石家庄纪念日,河渠希望小学的师生都会来到这里,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为主题的扫墓活动。贾雪阳将军也总会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来到烈士墓前,敬献花篮,缅怀先烈,给孩子们讲述烈士的故事。他说:我们需要能传承烈士精神、弘扬烈士事迹的地方,需要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不忘儿时的小伙伴
百姓心目中的贾雪阳将军(右三)。
贾雪阳将军虽身居高位,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小伙伴们,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时刻关注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多方奔走。
河渠村的贾平元,是贾雪阳将军的发小。早年,贾平元与贾雪阳同在一个生产队劳作,结下深厚感情。后来,贾平元因贫穷一直未能成家。贾雪阳每次回乡,都要去看他,嘘寒问暖,为他送上衣物,在他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尽力给予帮助。
河渠村贫困户辛傲成家境困难,贾雪阳将军得知后,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寄给辛傲成,还拿出两万元,帮他翻盖新房,改善居住环境。
邻村有个叫萍萍的女孩,前往解放军总医院治病。萍萍家经济拮据,治疗费用缺口很大。贾雪阳将军的夫人秦小玲得知此事后,为萍萍在医院跑前跑后,帮忙办理各种手续。在萍萍家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打算放弃治疗时,贾雪阳将军夫妇当即为萍萍支付后续的治疗费用。最终,萍萍的治疗取得理想效果。
为了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贾雪阳将军带头捐款,并多方奔走协调资金200多万元,硬化公路5.8公里,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贾雪阳将军深知,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从文化和精神层面入手。他帮助规划建设河渠美丽乡村,规范街道,打造中山古城门公园、彩绘牌坊、文化广场、大戏楼等风景地带。牵头组建各种文艺表演队,组织村民进行孝善教育和开展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面促进了村风建设,开启了家乡文化兴村的全新局面。
贾雪阳将军用爱心诠释一位共和国高级将领的家国情怀,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他在希望小学里播撒希望的种子,在烈士陵园中守护烈士的英灵,在家乡续写人间大爱。他的故事,折射着人性的光芒。他的爱心,激励着更多的人奋力前行。(作者 卜金宝 二级英模,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雷锋杂志社雷锋宣讲团团长,原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