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深化中亚产能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一方面,中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亟需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支持。产能合作能够有效弥补中亚国家的发展短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中国所具有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先进技术水平,与中亚国家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具有高度互补性,开展产能合作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拓展合作重点领域。能源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与技术转移等是合作重点领域。能源资源开发方面,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有色金属矿产等能源资源,合作重点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清洁能源等。农业合作方面,中亚耕地资源广阔、气候条件独特,农业发展潜力大,合作重点包括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与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合作重点包括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制造业合作与技术转移是提升中亚国家工业化水平的关键,合作方向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转移与应用等,此外,进一步拓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扩大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创新产能合作模式。为深化中亚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需要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一是从“单一项目合作”向“全产业链合作”转变。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共建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合作效率。在边境地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企业主体”转变。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能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帮助企业规避投资风险,保障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三是从“传统产业合作”向“绿色、数字、创新合作”转变。加强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拓展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共建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四是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转变。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沟通协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吸引第三方参与,鼓励其他国家、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等参与中亚产能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优化产能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财政激励方面,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产能合作项目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支持,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税收优惠方面,对参与产能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延期纳税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产能合作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通关便利化方面,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市场激励方面,鼓励企业深入调研中亚国家市场需求,了解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精准对接当地发展需求,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产能合作项目。选择差异化竞争策略,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项目成功率。二是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各方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合作收益。建立多元化利益分享方式,除直接经济利益外,还可通过技术转让、人才培养、就业创造等方式分享合作成果。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配问题,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三是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对合作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根据各方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担合作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制定风险应对预案,明确风险应对措施和责任主体,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四是建立责任共担机制。根据各方优势和特点,明确各方在合作中的责任分工,确保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合作顺利进行。各方应共同维护合作成果,防止合作成果被破坏或侵蚀。
完善产能合作保障。一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与中亚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为产能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当地法律环境,规避法律风险。推动与中亚国家建立健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为企业提供公正、高效的争端解决渠道。二是完善合作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产能合作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产能合作项目库,收集整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项目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编制产能合作指南,收集整理中亚国家市场需求、产业政策、投资环境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举办产能合作论坛,定期举办产能合作对接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项目对接。加强人才培养,为参与产能合作的企业提供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三是提升合作保障效率。简化产能合作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合作项目尽快落地创造条件。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加强产能合作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规范运作,提高合作效率。推动行业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作者:和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新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援疆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