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研究报告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研究报告 >
  • 正文

加强协调反内卷,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林学军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2025-10-09 14:56:1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近年来,我国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商品市场流通效率持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23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这一比率的下降,直观反映了我国商品流通体系的日益高效和顺畅。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数字化的电商平台,使得商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步推进。在劳动力流动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为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创造了更好条件。在资本市场方面,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升了资本形成的效率。在技术和数据市场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要素的价值化与市场化流通。

  这些进展表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性工作已经铺开,为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面临深层挑战,尤其是生产要素流通领域的“内卷化”倾向依然突出。

  一是地方政府竞争引致要素流通壁垒。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GDP、税收和就业等短期业绩,通过隐性或显性的手段设置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首先,人才流动方面,部分地区和单位在招聘中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本地户籍”或“高校毕业生”等前置条件,限制了人才的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其次,资金流动方面,不当的税收返还、土地优惠、专项补贴等方式,导致资金未能跟随市场信号流向最高效的用途。财政部等部门多次通报的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或提供隐性担保案例,即是这一问题的体现。此外,技术与数据流动方面,一些地方争相建设大数据产业园、算力中心,但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互联互通机制,导致不同地区的政务数据系统互不兼容,阻碍了技术和数据的跨区域创新应用。

  二是企业层面,缺乏协作的恶性竞争加剧了市场分割和内耗。首先,低价倾销与垄断行为。在某些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恶性竞争,不仅损害了行业整体利润,也挤压了技术创新投入的空间。此外,一些大型平台企业利用数据和资本优势实施“二选一”等垄断协议,排斥限制竞争对手,封锁用户与数据,抑制了市场活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显示,全年办结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对1起拒绝、阻碍调查案件作出行政处罚,罚没金额1.19亿元,反映出此类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其次,产业链协同不足。企业间相互进行技术和人才封锁,而非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协作。例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部分地区和企业存在重复建设、产业链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未能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全国性产业集群,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若干建议。破解内卷,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调。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一产业与市场政策。首先,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清理歧视性市场准入政策。建立跨区域的产业政策协调机制,对重大项目的布局进行全国一盘棋的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其次,强化执法监督与考核引导。建立健全区域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机制,并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成效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从指挥棒上纠正“唯GDP论”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对设置隐性壁垒、实行地方保护的地区和责任人,要严肃问责。

  二是维护公平竞争,坚决反对恶性市场行为。首先,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要依法严厉打击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不正当低价倾销等行为。重点加强对平台经济、科技创新、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监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同时,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保执法标准的全国统一。其次,倡导良性竞合文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共享成果的合作关系。政府可通过举办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等方式,为企业间协作搭建平台。

  三是倡导产业协作,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首先,立足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引导各地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参与全国产业分工。例如,东部地区可聚焦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可依托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生态系统。其次,打造国家级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平台。建立“链长制”协同机制,打通产业链的堵点断点,确保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通过分工协作,将各地的比较优势整合成国家的整体竞争优势,共同把蛋糕做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和互利共赢。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必须清醒认识到,破除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遏制“内卷式”竞争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唯有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强化顶层设计,统一规则执行,并引导企业和地方政府树立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才能有效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卡点,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作者: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林学军;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吕庆文)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