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4月17日电 聚焦“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应对之策——中美竞合之道与再全球化大趋势”主题,中宏论坛第六十场在线研讨会于17日下午圆满召开。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教授逯建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以下是逯建教授发言:
美国目前对中国施加的高额关税,其实伴随着美国对其他国家减免已经增加的关税,时限是90天,90天以后再进行重新评估。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当关税的数字达到125%时,数字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实际上已经贸易“脱钩”。
很多专家已经说到,中国应该扩大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因为如果我们有很多货物,这些货物如果卖不出去,它也会面临降价的情况,可以利用这个降价的窗口期向其他国家扩大贸易,或许也能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中国当然也可以采用扩大内销的举措,最近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举措非常鼓舞人心,相信整个中国的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建设,很有可能就会利用这么一次扩大内需的政策契机,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原来看上去很难打通的堵点,可能这一次获得很大的突破。
关于下一步中国对其他国家以及对美国的贸易该怎么开展。我相信大家最近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转口贸易的方式。转口贸易其实很简单,从字面上理解,用转口这个方式,中国向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可以离中国很近,也可以是离美国很近的国家进行贸易,然后再通过转口口岸向其他国家或美国运输。在拜登时期,拜登政府对原产地问题溯源非常多,也有很多相应的措施。所以,如果严格按照原产地规则来实施的话,其实转口贸易是不好开展的。
当然,转口贸易能否开展,需要视美国海关的执行尺度、查验能力和其他的一些相应的举措是否完全能落实到位而定。所以,转口贸易原则上能做,但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种是最近几年中国企业一直想做的事情,也就是到东南亚国家去投资。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前80%是在中国生产,剩下的20%是在越南生产,或者在其他第三个国家生产,剩下20%如果实际发生在第三国,那么,它就可以写上原产地是该国,当然,这种模式也可能会受到美国未来收紧政策限制的影响,但短期内找到国外的合作伙伴进行规避,未必不能成为一种临时性的选择。
第三种模式就是中国向第三国大量出口相关产品,第三国再把相似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因为中美之间关税非常高,这种模式事实上也就是中国企业到海外去布局的模式,也可能是本国与第三国原来就有的企业寻求合作。这样一种模式对在全球已经有布局的中国企业,或者在全球已经有广泛布局的外资企业,事实上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中国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地向全球广泛地进行投资。以前我们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还只是走出去还不够多元,它可以被理解为为中国企业带来开拓国际市场的好处,但它对于完全避免对美国的贸易风险可能还不够。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需要朝着更加多元的目的地,需要经营更加多元的产品,才能整体应对风险,防范风险。
我刚才是以出口为例,理论上讲所有出口方式,进口也可以重新操作一下。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对原产地溯源其实并不如美国那么严格,所以从美国进口的产品,理论上讲通过第三国中转或者第三国进行交换的方式开展贸易。当然也要考虑新的贸易渠道是否能快速地建立起来。我们现在知道中美贸易不仅有高关税风险,同时还有关税变动幅度太大、变动速度太快的风险,这对新的贸易渠道建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也需要观察中美之间超高关税的贸易是否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对于转口贸易进行讨论,建立一种长期的贸易联系其实是有必要的。如果仅是持续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也就是在5月底之前,中美之间就能达成一个初步的协议,把大家的关税额降下来。那么,我们所做的这些转口贸易,就会存在亏损的可能性,所以更多事情还需要观察。
对于企业来讲,我们给的最大的建议就是企业在这个时候应该思考各种可能的化解方案,每个企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企业有大有小,它在的产业链是上游还是下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是否是唯一不可替代的产品,还是说它有广泛的替代物?那么,企业在经营中转其他国家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进行多元化的考虑,我们不能给一个统一建议,只能是企业进行反复的摸索。
世界上也有很多中间商或者是转口商,他们可能也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者是帮中国企业进行对美的贸易。这个时候应该是企业广泛接触接洽的时候,希望中国企业能找到一条两全其美的方法,一方面是做好中美化解贸易冲突、双方降低关税的准备,另一方面找到最优的备用选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平稳地度过这段高关税的时期。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