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中宏论坛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中宏论坛 >
  • 正文

数智化技术驱动中国全球供应链体系转型发展

2025-07-18 12:03:4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宁晋环)聚焦“锚定首要任务 汇聚信心力量——解码‘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道”主题,中宏论坛第六十三场在线研讨会于17日下午圆满召开。雄安新区机器人创新技术研究院理事长、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刘大成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微信图片_20250722175435.jpg

  以下是刘大成发言:

  各位专家好,我想从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世界正从以延展人类力量、替代人类动作的工业革命,跃升至以延展人类思维、替代人类决策的智慧革命。

  当前,在日益普及且性价比高的物联网感知能力以及依托互联网的强大云服务能力共同推动下,大数据已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资料。根据《世界万物智联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已达250亿个。

  新的生产力则主要由算力驱动。回顾历史,1960年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第一块商用芯片TI502只有2个晶体管和4个二极管、六个电阻和电容,售价高达450美元;而2024年3月发布的B200芯片单个晶体管数量已达2080亿个。算力的爆炸性增长引人瞩目。布雷顿森林体系曾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盎司),其他国家的货币再与美元挂钩;1973年石油危机后,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的机制逐步形成。

  随着算力持续增强,世界正从“延展力量、替代动作”向“延展智慧、替代决策”演进,必然催生生产关系的变革,尤其是算法驱动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未来,在各个垂直赛道,数据、算力与算法结合形成的解决方案,将深刻改变世界格局。

  新的生产资料、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共同推动着新经营范式的形成,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主要体现在:

  感知层面从被动感知迈向主动融合感知。物联网(IoT)技术日益成熟,云服务广泛应用,二者融合构建了大数据基础,并将感知数据通过网络高效传输。

  传输层面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近五年发展迅猛。在全球互联网经济中,中国位居第二。马斯克曾赞赏中国的微信和TikTok(抖音国际版),其成功不仅在于对用户形态的把握,更在于人工智能深度发展后对人类潜在意识和决策逻辑的洞察。中国在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上的快速发展,将原本逻辑上难以聚合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效应、网络效应紧密连接,推动传输智能化高速发展。

  决策层面人类的有机智慧决策正逐步向非有机智慧(AI)主导决策过渡。智能自动化系统(如PDA、RPA)在发票处理、合同审核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人类决策的感知与替代能力不断增强。未来三年内,在强大算力支持下,AI有望在材料科学、疾病(如癌症)研究等与人及材料密切相关的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执行层面,执行机构从自动化设备、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演进。中国等国正持续通过端到端训练研发人形机器人,有望有效弥合现有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中的人机协作界面。长远看,更强大的具身智能(Embodied AI)或许将取代专用人形机器人的形态。

  这一系列变革本质上是世界从信息化、网络化向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十四五”期间,中国正经历这一深刻转变。工业革命由英国开创,但其最大应用场景在美国,也成就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当前以算力、算法、数据(“大智移云”等)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革命,虽起源于美国,但其最大的、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在中国。中国不仅跟上了这一浪潮,更在“十四五”期间,于设备互联等数字化技术领域实现了高速发展。展望未来,在“十四五”奠定的基础上,货运无人化、货场无人化等领域将迎来革命性变革。

  第二个观点:中国正从传统聚焦区域的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向打造具有柔性、韧性和保障安全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转型。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第二至第九名国家之和。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稳固占据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环节。

  尽管2018年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压力,但在三年疫情期间及2022年正式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出口持续增长。中国加入WTO之初(约2002年),出口额2660亿美元,进口额2430亿美元,贸易顺差约220亿美元。至2024年,中国出口额达3.6万亿美元,进口额2.6万亿美元,贸易顺差约1万亿美元。

  面对美国压力,中国积极拓展出口市场,重点转向东盟国家。通过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以及欧洲、南美洲等地布局“中国投资”,中国构建了新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这与日本上世纪应对美国压力时提出的“黑字计划”有相似之处。这意味着,并非简单的转口贸易(例如通过“美国惩罚五国”规避关税),而是在这些国家形成了实质性的中国主导的制造环节。这一转变源于中国强大的传统产业集群基础(这是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成果之一),有助于在全球商品竞争中占据优势。

  然而,面对未来,供应链的柔性(实现供应来源多元化)、韧性(受冲击后快速恢复的能力)和安全(保障国家整体安全)成为核心关切。“十四五”期间,中国在这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柔性案例:以快时尚女装品牌SHEIN为例,其依托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实现日均上新6000款,年上新超200万款。无论订单量是100件还是1万件,均能实现7天内送达北美、南美、非洲和欧洲市场。其背后是广州南村镇上千家中小型服装厂的紧密协作(选择广州部分源于深圳航线受限)。SHEIN、Temu、AliExpress和TikTok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重构了全球电商物流模式。美国FedEx依托孟菲斯枢纽的“轮辐式”隔夜达网络曾是标杆。如今,在蓬勃发展的中国跨境电商推动下,航空货运格局发生剧变,中国主导的“点对点”即时达直飞模式(而非传统枢纽模式),结合海外仓布局,正形成更高效的即时配送网络(如北美分区的区域化配送),占据全球航空货运近50%份额。

  韧性案例:中国积极开拓多元化物流通道。例如,“北极快运1号”利用北极航道,相比传统马六甲海峡航线可节省7-9天航程。随着全球变暖使北极航道通航窗口延长,其战略价值凸显,堪称“黄金水道”。中俄合作有望确保该航道在每年约三分之二时间内稳定运行,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比马六甲海峡更短的新战略通道。

  安全基础:2018年受外部压力后,“十四五”期间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国际标准制定、多元化通道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构建柔性、韧性、安全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个观点:数字化技术驱动中国全球供应链体系转型发展。

  今年7月1日,我带队访问了德国多特蒙德的宜家全球最大仓配中心并交流。切身感受到中国以快递电商为核心的仓配技术发展,尤其在配送中心智能化方面,已与其产生显著的代际优势。我向宜家供应链负责人介绍了刚在香港上市的极智嘉(Geek+)——这是我一位研究生郑勇创立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初始投资仅200万人民币,近期成功上市,市值达218亿港元。极智嘉是全球领先的仓储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提供商,同样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革命性转变。

  中国在多项关键基础设施技术上也引领全球。例如,在特高压输电领域,中国不仅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更独立实现了±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工程应用,支撑2000-3000公里超远距离高效输电。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典型案例可见,中国在数智化技术领域不仅紧密跟踪全球前沿技术,更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依托中国制造业固有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中国数智化解决方案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十四五”期间,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上取得全方位进展。已从过去依赖“产业集群规模小、转型快、上下游配套”的局部优势,跃升为构建全球化供应链网络的新阶段。

  展望未来:与欧盟合作,可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与“欧盟精密制造”优势互补;面向东盟,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投资”与中国重化工衔接的新制造中心拓展;面向中东,可依托“中国建造”(大型工程项目)带动“中国制造”(设备、技术、标准)输出。

  “十四五”期间在高端装备、国际标准、物流通道、顶层设计,尤其是在供应链协同与数据驱动方面的坚实基础,为中国未来在全球供应链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提供了强大支撑。我相信,在新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将扮演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编辑:王镜榕
审核:张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