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中宏论坛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中宏论坛 >
  • 正文

行稳致远 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2025-09-03 10:11:0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9月2日电 围绕“聚势赋能‘人工智能+’ 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解码《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治理逻辑”主题,中宏论坛第六十五场在线研讨会于2日下午召开。中国电科数字治理领域首席专家程建润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中宏论坛第五十六场研讨5.jpg

  以下是程建润发言:

  理解“互联网+”“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当前,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正当其时,也水到渠成。10年前,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其中就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同一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数据驱动成为全社会共识,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安全和隐私备受重视。到2019年,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数据被列为新型生产要素,随后国家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相继实施,重点从场景、数据、生态等方面发力。再加上智算芯片、大模型的突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统筹建设,作为三大核心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已基本就绪,“人工智能+”箭在弦上、择时而发。

  从发展角度来看,“互联网+”强调连接,推动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统一,形成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数据要素×”重视融合,推动内外部间数据的共享共用,形成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关注赋能,推动人机协同共生,形成智能经济。三者是逐步递进关系,先广泛和快速连接,提高规模和速度;再深度融合,让数据“发酵”,从量变走向质变;最后经人工智能点亮,实现跃迁。另外,从治理角度来看,互联网治理、数据治理、人工智能治理也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共同关注安全、隐私保护和伦理等方面问题。

  协同推进“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在这一系列行动中,“互联网+”历时10年,政策落地效果有目共睹,目前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渡。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目前仍在路上;“人工智能+”现在刚启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可以也需要协同推进,其中场景、数据和平台是核心纽带。

  从场景角度看,“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都具有场景驱动的特点,“数据要素×”行动涉及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领域,“人工智能+”覆盖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六个方面,两者维度不同,但在应用场景方面存在重叠,可以统筹考虑。

  从数据角度看,“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发展都受到来自数据的约束,一个要重点推动跨主体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一个要重点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对数据的质量、规模都有很高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在落实两大行动的时候,可以将其统一起来,扎实做好数据治理工作。

  从平台角度看,落实“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行动,并非各搞一番。“互联网+”“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都离不开平台支撑。“人工智能+”行动中提到的包括模型、数据、智能算力、发展环境、生态、人才、政策法规、安全在内的八大基础支撑能力,同样也可以服务于“数据要素×”,两者的平台建设需要走向统一。

  中国电科的探索与实践。作为网信事业国家队,中国电科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积极践行“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围绕数据要素,中国电科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打造包括可信数据空间在内的数据基础设施,面向司法、电磁空间、文博、网络安全等垂直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围绕人工智能,打造“脑启”智算平台、“小可”大模型和“极智”智能体,研发移动机器人、低空大模型、数字员工等核心产品,并围绕医疗、政务、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进行创新,实现“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

编辑:王镜榕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