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德阳高新区的一汽解放商用车广汉基地项目(一期),地基初见雏形,即将进入主体建筑施工阶段。该项目于3月16日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体现了“德阳速度”。数据显示,上半年,德阳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7.07%,新增企业5169户、增长30.14%。
今年以来,德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把政策红利最大限度释放出来,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减税降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建立民营企业恳谈会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应退尽退”专项行动等,让减掉的负担转化成盘活企业发展的财源“活水”,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之一。
政策红利激发企业活力
“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说起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满脸笑容,“受益于降低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调整社保缴费基数等政策,企业负担大大减轻。”
我市紧盯企业烦心事,强化要素保障,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强化人力保障方面,安排稳岗返还资金3.5亿元,推行“免报直发”,去年以来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3亿元、惠及企业4769家、稳定职工21.37万人。拨付以工代训补贴4924万元,支持企业435家、惠及职工2.33万人。
在水、电、气、运等要素保障方面加大力度,切实降低重点产业要素成本。今年以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96亿元,下发物流补贴0.17亿元,办理出口信贷256笔、4.53亿元。
德阳各级各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对国家、省减负降费政策全部贯彻执行到位。聚焦政策“落地难、落地慢”,组建7个工作组,深入企业走访,面对面宣讲政策,实打实解决问题,同时精简审批流程,推行“申报即享受”模式,实行告知承诺制、“非接触式”办税,全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2020年,减税降费涉及19个行业大类、94个行业中类,涉及2.81万户纳税人、40余万自然人,覆盖面广,特别是民营企业减税降费额占全部减税额的71.1%。
用好金融活水纾解企业困难
近日,农发行德阳市分行为德阳天府数谷储备林、德阳市旌阳区旌东片区国家储备林及森林质量提升建设项目投放农业政策性贷款资金3.37亿元,两项目共获农发行授信金额达20.5亿元。德阳还有3个国家储备林项目正在申贷审批流程中,申贷金额约26亿元,也将在近期获批。
急企业所急,我市各级金融机构向12户国家重点疫情防控保障企业发放贷款7990万元,向小微企业发放“战疫贷”“稳保贷”32.36亿元。截至7月末,全市贷款余额增长16.87%,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存贷比达60.16%。为64户企业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5.24亿元、组合贷款10.56亿元。
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7月末,为183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15.3亿元。“政银保”专利权质押、中小企业商标融资模式入选国省全创典型经验。
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7月1日,德阳海关将输出泰国的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纳入自助打印范畴。“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拿到证书,感觉更加便利了。”泰国是绵竹市汉旺无机盐化工有限公司最主要的贸易国之一,享受原产地证书随打随用、立等可取的便捷后,企业原产地业务办理员赞不绝口。
“9月1日起,进口货物公式定价新公告正式施行,备案、结算手续进一步简化,今后企业通关时间将更快。”德阳海关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截至2021年7月的分析显示,德阳企业跨境贸易业务的进口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70.39%,出口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85.34%。
持续释放自贸协定关税优惠红利,让德阳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获得感不断提高。2020年,德阳海关共办理减免税293批次,减免两税1.1亿元人民币。放眼全市,由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和非税收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2亿元。其中,落实当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6亿元。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做到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兑现到位。”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上下将一如既往牢固树立“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是硬任务”的理念,加强督促检查,严肃工作纪律,坚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动态公布“六张清单”,提高政策的“操作性、执行力、知晓度”,保持减税降费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减税降费“减法”换来企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