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涉案地块的银毛龙葵已得到有效治理,公益诉讼目的已经实现。”近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下称“陕西铁检分院”)检察官与当地村民再次来到涉案地,看到曾经被“毒草”银毛龙葵入侵的农田已重焕生机,大家欣慰地相视一笑。这一成果背后,是一场历时半年的生态保卫战。
2024年6月,陕西铁检分院接到线索举报,称发现大面积外来入侵植物银毛龙葵,正值花期,数量多达上万株,对周边农田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银毛龙葵原产于美洲,全株带毒、繁殖迅猛,2007年便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其肆意蔓延不仅挤压农作物生存空间,还威胁牲畜生命安全。
接到线索后,办案人员迅速行动,通过实地勘查、无人机拍摄、走访村民,查明银毛龙葵主要集中生长在西安市高陵区渭河河堤、兴平市某村的农田及果园周边,共计6处地块,分布面积达2465平方米,植株1.2万余株,而周边耕地面积多达3.8万亩。
2024年7月12日,陕西铁检分院向两地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全面履行生物安全监管职责。西安市高陵区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对辖区银毛龙葵进行了全面根除、深度掩埋处理,陕西铁检分院依法终结审查。然而,兴平市仅清除了部分地块,其余地块的银毛龙葵不仅生长旺盛,还向周边蔓延。
为彻底消除隐患,2024年10月,陕西铁检分院按照集中管辖相关规定,将案件移交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在此过程中,兴平市相关部门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1.1万余株银毛龙葵被全部清理完毕。同年12月,陕西铁检分院、关中平原地区检察院联合兴平市检察院,邀请专家、市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在涉案现场召开听证会,经评议,确认涉案地块的银毛龙葵已全部根除深埋。
今年1月17日,关中平原地区检察院收到法院送达的行政裁定书,裁定认为被告相关部门已履行法定职责,公益诉讼目的实现。这场生态保卫战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结合办案,陕西铁检分院及时向西安、咸阳两市行政主管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两市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在全市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制定防控工作要点,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截至目前,两地累计清除银毛龙葵2.8亩、小蓬草与节节麦627.2亩、“加拿大一枝黄花”0.5亩,有效防止了外来入侵物种外溢扩散。
此次银毛龙葵治理工作的成功,不仅彰显了检察机关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的坚定决心和积极作为,也为其他地区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生物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全社会共同参与、联防联控,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