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静海区坚定不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并将“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深度融入静海发展实际。该区积极探索“信用+”创新模式,推动信用与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制度筑基,构建信用建设四梁八柱
静海区以新质生产力理念为引领,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建立了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用数据“全流程可追溯、全链条可监管”,全区已归集信用信息超700万条,覆盖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主体,建成了覆盖全区的“信用静海”大数据平台。同时,该区还推出了“信用修复绿色通道”,2024年共为200余家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完成信用修复245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二、科技赋能,打造智慧信用新生态
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静海区建成了全国首个区县级政务服务智能中枢。该系统整合工商、税务、司法等多个部门数据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区市场主体和居民的信用画像体系。通过自主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该区量身定制了“静海区智慧融资助手”“有害信息识别助手”“静海区惠企政策智能客服”“静海区政务服务AI客服”等一系列应用,形成了静海区政务大模型应用矩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创了全区智能政务新局面。
三、区域协同联动,共筑京津冀信用生态圈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静海区与河北省石家庄市、沧州市、唐山市、保定市签署了信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合作协议,各地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优势互补、务实高效、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共享、品牌共铸等方面的沟通合作,努力成为守信联合激励、优化信用环境的合作样板。静海区还与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开展“信用+”惠民应用场景异地互认,天津“海河分”和青县“狮城分”分别达到650分以上的市民可以享受两地的惠民应用场景的相应优惠,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构建跨区域文旅信用合作“朋友圈”。
四、惠民助企,培育诚信发展沃土
静海区积极拓展信用惠民场景,共在10个领域开展惠民场景18个,让群众切实享受信用红利。通过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帮助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与银行进行对接,累计为2700余家企业服务,解决贷款需求140余亿元。
天津市静海区信用建设已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集成,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共建。未来,该区将持续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让“诚信静海”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