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4月23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正式开展。作为我国外贸“晴雨表”,刚刚落幕的广交会第一期(4月15日至19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交出亮眼答卷:展览面积达52万平方米,吸引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6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同期增长20.2%,创历史新高。现场涌动的人流、智能的展品、活跃的洽谈,勾勒出中国制造的创新动能与外贸市场的强劲复苏图景。
广交会展馆内,一款来自江苏常州爱尔威的电动行李箱成为“移动风景”——采购商骑行其间,灵活穿梭于2.5万个展位之间。这款兼具储物(容量20升)与代步(续航30公里)功能的产品,通过一键伸缩设计实现“行李箱”与“平衡车”的秒级切换,既满足观展刚需,又成为企业“行走的广告牌”。“开展首日就收到200多个询价,不少采购商现场下单试用。”企业负责人表示,产品已获得欧盟CE认证,正借助广交会拓展东南亚、中东市场。
智能科技不仅体现在展品中,更融入服务场景。广交会官方APP新增的“AI多语言翻译”功能,可实时将中、英、西、阿等语言互译,语音沟通准确率达98%。来自巴西的采购商卡洛斯通过视频通话与浙江供应商洽谈智能门锁订单时感慨:“即便语言不通,借助翻译功能也能高效沟通,广交会越来越‘聪明’了。”
第一期数据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达7.46万人次,占比50.2%,较上届增长20.2%;金砖国家采购商增长23.9%,RCEP成员国采购商增长4.1%,欧美采购商增长6.8%。来自沙特的客商穆罕默德连续10年参展,此次带着30人的团队重点考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国产品性价比高,特别是光伏组件、锂电池等在中东市场需求旺盛,我们计划扩大采购规模。”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占外贸总值的51.1%。广交会现场,伊朗客商阿里的展位前围满询价者,他代理的中国家电品牌在德黑兰市场占有率已从3年前的15%提升至35%。“尽管国际物流成本上升,但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无可替代。”他说,广交会是观察中国外贸的“最佳窗口”,更是全球客商分享中国机遇的“桥梁”。
作为拥有67年历史的老牌展会,广交会正从单一贸易平台向“科技+产业+生态”综合服务体转型。第一期设立的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展区,集中展示了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氢能设备等前沿产品,吸引超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广东某无人机企业现场与阿联酋、泰国客户签订1200万美元订单,其自主研发的农业植保无人机续航时间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40%。
“参展商带来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缩影。”广交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展会首次引入“跨境电商对接会”,邀请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入驻,推动线下展与线上供采系统联动。数据显示,第一期线上平台访问量达1.2亿次,促成意向成交额超80亿美元。
随着第二期(4月23日至27日)聚焦日用消费品、礼品、家居装饰等品类开展,广交会将继续释放“中国开放”的强磁场。从电动行李箱的“即买即用”到AI翻译的“即时沟通”,从“一带一路”采购商的增长到高新技术产品的走俏,中国质优价廉的商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客商的青睐。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