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要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打造办事效率高、开放程度高、法治保障高、宜商宜业宜成的营商环境。
在践行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中,各地如何以营商环境“一子落”,激活改革发展“满盘活”?近期,中宏网河南推出【营商环境“赢”在河南】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以飨读者。
中宏网河南3月21日电(记者 门杰丹)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漯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一直以来,该市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领先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以来,漯河市建立“三个清单”“三员”联动机制,抓牢实体工作,开展基层站所监测,打通堵点难点事项137个。7项便民利企微改革事项圆满完成、1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上线,荣获全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标杆奖。知识产权保护考核居全省前茅。“免证可办”应用场景荣获全国“2024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证书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认共享,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互认的省辖市。深化“万人助万企”,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万人助万企”优秀省辖市。
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漯河市积极构建“失信治理+信用修复+审执衔接”法治营商环境新格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社会信用体系与法治营商环境深度融合
为实现漯河市高质量发展全面领先、持续领先提供有力保障,漯河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创新谋划“失信治理+信用修复+审执衔接”新路径,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失信治理方面,营造诚实兴商“好氛围”。漯河市按照国家月度信用监测指标和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要求,对上级下发的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进行调查摸底、系统梳理,细化企业基础信息、经营状态信息等,各县区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清单,重点加强对吊销、注销、迁出、停业、失联、清算、破产等企业状态确认,进一步梳理退出、帮扶和约束三类企业主体,建立专项治理清单。同时,严格审批新增失信主体名单,涉及企业由各基层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审批。采取台账管理和督促并行的方式,对上级下发的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进行清单管理与分级分类。
信用修复方面,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漯河市强化市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能够公开的信用信息由“信用中国(河南·漯河)”网站统一对外公示或提供公开查询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信用信息多头公示导致的“修复不同步”问题,实现“一网公示”。建立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修复结果“一并互认”。漯河市完成信用修复29853条,其中,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440条,严重违法失信信用修复1379条,其他失信信息信用修复28034条。
审执衔接方面,引领治理处置“加速度”。漯河市上线全省首家“审执衔接”系统,对所有生效审判案件短信告知胜诉当事人生效信息,提醒其申请执行立案;向被执行人送达督促函和执行风险告知书,督促被执行人在履行终止日期内履行生效判决。以数字化应用强化审执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了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衔接不畅造成的“执行难”问题,高效促进了严重失信治理质效的全面提升。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进行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
一直以来,漯河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着力点,持续进行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领先、持续领先提供有力保障。
漯河市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紧盯“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等情况,以“办不成事”监督窗口为切入点,开展精准监督、跟进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以有解思维破难题、优服务、促改革。2024年,市县两级监督窗口累计受理投诉问题239个,监督推动解决180个,“证照分离”等25项改革领先国家标准,“证照联办”审批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跨区域“一照多址”等改革事项领先全省,升级版“企业码”系统启用后实现全国互通互认,经营主体办事更加便捷。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漯河市纪委监委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情况作为监督检查重点,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诉求,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出台、细化一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措施,抓紧抓实抓细解难题、促发展各项工作,以有力有效监督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推动政商合作大大方方、清清爽爽,促进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漯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漯河市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紧盯“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等情况,以“办不成事”监督窗口为切入点,开展精准监督、跟进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以有解思维破难题、优服务、促改革。
2025年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实行实名制、台账化重点帮扶,建立“首席服务官+责任单位+金融服务顾问”机制,及时解决难点堵点。
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高效运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全面落实无还本续贷扩围政策和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推动资金更多更快流向实体经济。实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出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常态化开展“局长进大厅、服务再提升”活动,推动36个高频事项再压减环节18项以上、材料25项以上。持续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质效,确保问题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加快升级“政策计算器”平台,推动各类政策应享尽享、免申即享。同时,建立市县领导与重点民营企业定期沟通对接机制,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倾听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指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好纾困解难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