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新疆兵团第九师手工钩织达人带动职工居家就业致富

2025-05-14 13:42:52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匠心,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穿越时空的藩篱,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第九师一六六团,有这样一位能工巧匠,通过传承、创新钩针编织技艺,不仅让钩织作品成为文创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更带动上几十个职工开展手工艺加工制作,用“指尖”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日,在一六六团齐雪英的钩织工作室内,聚集着团场各连队的职工,他们慕名而来围拢在一起,正跟着老师学习钩织工艺。坐在中间的齐雪英,正忙碌着用线钩织花朵。一支钩针,几团绒线,一双巧手,只见她手指翻飞,双手仿佛会变魔术,不一会儿一片花瓣就成型了。

  钩织是民间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又称钩花,属于手绣技艺中的一类。作为一种特色民间手工艺,经过老一辈的民间手艺人不断摸索和发展,当今的钩织物品不再局限于实用,添加了能体现美观、时尚的生活元素,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文化价值。

  作为这项民间技艺的爱好者,67岁的齐雪英受母亲影响,自幼就接触学习手工钩织,非常热爱这项技艺,因此,在退休后,闲不住的她便开设个人工作室,一心一意做起钩织定制及手作体验。将近六十年的“针不离手”和潜心学习,让她能钩织出上百种作品,各种各样的作品栩栩如生,五颜六色的花朵鲜艳欲滴、宛如真花,立体饱满的人物栩栩如生、玲珑有趣,各种摆件现代时尚、活灵活现,吸引着周边职工群众前来打卡。

  “在之前,钩织作品多数以毛衣、坐垫等家庭用品为主,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钩织作品逐渐多样化。”谈起钩织的传承和创新,齐雪英颇有感触。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有不少技艺在不断地传承发展,诞生出新的活力。钩织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由于其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生产和需求都比较旺盛,且流传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与审美眼光日益提高,文化自信深入人心,钩织工艺兼具文化艺术品与日常生活用品的属性,以其独特的艺术吸引力和实用的性能,重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英姿飒爽的花木兰、形象逼真的唐僧师徒、艺术气息浓郁的“荷塘月色”、极具菏泽特色的牡丹花……正是如此,在传承这样技艺时,张惠灵不断开拓创新,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和文化元素,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使钩编产品不仅实用,更具艺术气息,其产品成功售卖到千家万户。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齐雪英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钩织感兴趣,而且钩织作品很有市场,便考虑把爱好做成事业,让更多人知晓这门工艺、爱上这门技艺,通过这个实实在在的技能来增加收入。

  “我免费教,钩织爱好者都可以过来学,我们也接订单,多数职工都有编织基础,很容易上手,只要有时间就能干,挣点零花钱,可以补贴家用。”齐雪英说,目前,齐雪英的工作室已经吸纳了50余名爱好者在这里休闲和灵活创收,承接订单数百个。(第九师融媒体中心殷高峰  郑洋洋)


编辑:吕丽明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