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南京长芦街道:建好“北大门”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06-29 13:26:13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潮涌江滁,风华正兴。作为南京江北新区“北大门”的长芦街道,近年来乘上国家级新区发展的东风,从过去文人墨客笔下的“特色水乡”,发展成如今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这一片土地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2201.jpg

  长芦街道是南京江北新区新材料产业、枢纽经济未来发展的腹地,承载着服务江北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能;长芦历经四十余年拆迁,拆迁居民分散安置在周边各地,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一直是街道孜孜不倦的追求;长芦素有“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美誉,为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街道不断探索创新。

  尤其是最近两年以来,聚焦“文化、美丽、和谐、幸福”新长芦建设,街道持续深化新区“四大行动”和“六大重点”,在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文化惠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浓墨重彩的一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经济发展从“钢铁丛林”到“创新雨林”的转型升级

  5月30日,长芦街道数智产业园入园企业集中签约活动举行,12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长芦,这一批项目总投资达11.7亿元,为江北新区产业升级注入了全新动能。据了解,数智产业园位于长芦街道研产转化基地内,投资6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0栋高标准厂房。项目今年2月落地后,实现拿地即开工,预计2026年年底交付投产,是长芦街道“四大产业载体”中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平台。

2202.jpg

  此次签约活动的举行,是长芦街道以“产业深化提质提效年”为主题,深化“四大行动”、聚焦“六大重点”的一次积极实践。12个签约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数字科技、新能源等领域,标志着长芦街道在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街道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然而,转型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长芦街道强力推进“三高两低”“四个一批”等各类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截至2024年,关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小微企业50余家,为发展腾挪空间。真正的格局重塑发生在“四大载体”战略的提出与落实中。2023年,长芦·建科双创示范基地揭牌,9家医药、安全科创企业迅速落户,长芦·华兴双碳双创示范基地签约落地。

  数字见证转型发展的成效,高新技术企业从2018年初的3家,跃升至2024年的38家;限上销售额从2018年80.53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280.58亿元;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11亿元,规上服务业营收、限上贸易销售额等指标稳居街道组前列。昔日的工业“钢铁丛林”,已蝶变为创新企业蓬勃生长的“产业雨林”。

  2025年上半年,街道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5项设定年度任务的重点指标均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其中,1至4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激增336.8%,远超序时进度;实际投资总额在5月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1至4月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2.53%,增幅居新区街道第二;截至5月已成功推动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民生福祉从“异地漂泊”到“幸福宜居”的温暖跃迁

  一直以来,长芦最大的民生课题莫过于“安居”。历经四十余年拆迁,拆迁居民分散安置在大厂、葛塘、雄州等地,如何提升服务水平与居民归属感成为工作难点。2018年,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号角吹响。

  位于葛塘街道芳庭潘园的“芦韵新风”和雄州街道城东新苑的“芦韵棠风”党群服务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异地安置居民寄托乡愁、享受便捷服务的“新家园”。“这个服务中心专门给我们异地安置的居民提供活动场所,现在我们每天都过来下下棋,喝喝茶。”居民的心声道出了满满的幸福。

  为了更好地便民惠民,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2022年,街道创新打造“1+2+2”政务服务体系,即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个便民服务分中心、2个异地安置小区服务点,并不断推进医保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拓展,成功创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实现全街社区(村)医保公共服务全覆盖。“芦韵智服”小程序让企业群众“指尖办事”成为常态,民生服务的毛细血管被彻底打通。“方巷共智农园”项目启动,探索着社区治理的多元路径。

  今年上半年,街道推出“医保中心+医院+医生”的“三医联动”模式,推行“互联网+医保”服务,与社区卫生院合作引入家庭医生签约和远程医疗,构建家门口医保医疗便民网。

  长芦依滁邻江,水是灵魂。2019年起,街道将“水美工程”纳入人居环境提升六大战略,重拳整治水环境,目标直指“水面清、岸坡清、排放清、绿化美观”。滨江村的党员志愿者陈先河见证了巨变:“整治前,房前屋后的河里都是水生植物和垃圾……现在河流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样子。”2023年,废弃荒地白玉社区明珠广场脱胎换骨为滁河畔“明珠”,成为街道许多重要活动的举办地,成为城乡面貌焕新的缩影。

  此外,街道斥巨资用于环境提升:提档升级辖区“四好农村路”及其附属设施、修建230条农村通户道路、开始方巷小区环境整治等。今年上半年,新犁湾宜居村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长芦“特色水乡”的名片越擦越亮。

  基层治理从“人海网格”到“智慧神经”的智治蝶变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涉及面宽、量大、事多,要想打造现代化治理新格局,就必须从基层治理的创新做起。

  近年来,街道划分40个综合网格,初步构建“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全新格局。面对居民分散居住的挑战,在玉带片区、天圣路分设便民服务中心则是破题之举。

  2022年,街道社会治理迈入“数字时代”,打造“人房信息复核系统”、入户巡查“十项任务清单”,将全街2万余条人口数据、近万户家庭信息整合入“街道数字治理一体化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局”。同时,大力增补硬件,新增31路高清探头、106路云广播,显著提升长江、滁河岸线防护效率。

  2023年,“智慧大脑”再升级。街道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将权限下沉,建成与街道总指挥中心实时联动的“1+1+9”智能指挥体系,即1个街道总指挥中心、1个综合执法大队分中心、9个社区(村)分中心。每个社区(村)建成“社区智慧平台”,治理力量与对象情况实时显示。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效能立显,通过高清探头发现河边“一人多竿”违规垂钓,从问题上报到执法人员现场处置,全程不到半小时。

  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芦韵”系列党建品牌,如“芦韵课堂”“芦韵清风”等,并依托“老书记工作室”“巷里议”协商议事等特色载体,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深化“双结对、双促进”工作,与南京地铁集团等共建单位协同发力,实施环境提升项目、开展联学联建与“一日网格员”活动;商会党总支推动党建与商会融合发展,助力企业成长。

  从2024年高效拆除矗立半个世纪、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废弃水塔,到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闭环整改隐患;从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动态监测汛期渗水点,到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从“老谢工作室”“邻帮邻”等民间调解品牌持续擦亮,到法律明白人培育和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健全——长芦街道用科技之“智”与责任之“治”,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响应迅速的平安和谐防护网。

  文化繁荣从“深闺珍宝”到“活力IP”的文脉新生

  长芦素有“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美誉,非遗是其最璀璨的明珠。街道现有五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两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及十多个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传统文化的焕新,关键在创新表达与产业融合。

  2023年开始,长芦每年6月均举办融合非遗展演、惠民集市与沉浸体验的文化盛宴,不仅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更成为文化赋能经济的代表。

  2024年,江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长芦街道分院正式挂牌成立,为文旅融合提供强大平台支撑。

  今年6月13日,长芦街道第三届非遗大集在留左大鼓的雷霆之势中拉开帷幕。非遗集市区域人头攒动,糖画艺人巧手勾勒出甜蜜的童年记忆;面塑、剪纸、草编等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市民;匠人现场展示绝活,让古老技艺变得可触、可感、可参与。

  承载非遗活动的长芦现代服务产业园,已在园内建设留左大鼓非遗基地、长芦鸭文化馆等场地,成功吸引32家现代服务、物流、科技研发企业入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效应凸显。

  如今在长芦,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常态化开展,年轻一代传承人的自信展示,让千年文脉真正薪火相传,成为驱动乡村文旅、凝聚精神动力的不竭源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风华正茂的长芦街道将继续恪守初心、砥砺奋进,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接续谱写播种与收获的发展新篇,为“江北新主城”建设贡献新的智慧力量。(图片来源:南京长芦街道 周文军)

编辑:魏源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